學生是否應該穿著校服,長期以來就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。支持者認為“規定穿著校服是學校制度的一部分,是一種隱性教育形式;校服對學生心靈和學校文化將產生積極的影響等等”。反對者認為“學生穿什么衣服本是學生個人的權利,統一的校服壓抑了學生個性,是不尊重學生個人權利的表現等等”。筆者認為“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必須穿著校服”,其原因如下:
一.穿著校服是培養學生職業著裝習慣的需要
中職學生畢業后將從事不同職業的工作,許多職業要求有相應的勞保服裝著裝規定,以確保從業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。如果學生在學校沒有養成穿著校服的習慣,那么工作后也很難養成穿著工服的習慣。煉鋼工人不穿防護服,電工不穿絕緣鞋的后果,我們可想而知。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著裝習慣,首先要在學校培養學生穿著校服的習慣,此乃人命關天的事情。
二. 穿著校服是學校隱性德育的需要
學生穿著校服可以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。國外某大學對服裝的作用做了如下的實驗。實驗設計者在街上隨機找了兩組志愿者,一組志愿者穿著士兵的服裝,一組志愿仍著百姓服裝,兩組志愿者展開模擬戰斗。實驗結果表明:著士兵服裝組志愿者表現出士兵的勇敢、遵守紀律等品質;著百姓服裝組志愿者表現相對沒有改變。實驗證明:服裝對人們起著一定的心理暗示和角色認同的作用。同樣的警察與囚犯的身份實驗也證明了上述的實驗結論,大量的工作人員要求統一著裝也為此提供了佐證。因此,當學生穿著校服的時,潛移默化的定位了學生身份和角色行為,對學生應有的集體主義、合作互助、歸屬感、自我防御機制、自我約束力和樹立良好的學校形象等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。
三.校服的實用功能
校服有著標識功能。穿著不同校服的學生,可以將他們與社會人員有效的區分,甚至不同專業和年級的學生都可以用校服區分開來,有利于學校對學生的管理。
此外,校服還能夠較好的滿足體育課和部分專業課教學對服裝的需要,畢竟學生的實習課工裝不可能代替校服的使用場景。
學生穿著校服有利于對其艱苦樸素作風的培養,有利于遏制高消費、衣著攀比之風對學生的沖擊,有利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,有利于將學生的精力引導到學習上來,不因著裝問題而分散精力。
當然,我們支持學生穿著校服,并不應偏頗地以忽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前提。校服設計應帶有時代氣息,符合學生的年齡、性別和專業特點,并能夠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。